用“NO”向死神说“NO”—— 我院首例肺动脉高压救治患儿顺利出院

发布于: 2024-11-15 17:29
阅读: 38

近日,在临泉县妇幼保健院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落下帷幕。这不仅是我院首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(PPHN)的成功救治案例,更标志着我院在该病症的治疗上达到了省市内领先水平。

在我院产科,新生的喜悦常常弥漫在每一个角落,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打破了这份宁静。当时,儿科医生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,当他走进母婴同室时,发现一名新生儿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令人揪心的症状:呻吟、呼吸急促、吸气性三凹征阳性,并伴有全身皮肤青紫表现,血氧饱和度始终波动于60%左右,病情危急,儿科医生没有丝毫犹豫,立即启动了紧急抢救预案。

 

争分夺秒:紧急转运与全面检查

紧急之下,患儿立即被火速转运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(NICU),新生儿科团队迅速行动起来,医务人员当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支持,并展开全面检查,床旁胸片、血气分析检查快速进行。结果出来后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,患儿的血气严重异常(氧分压仅30mmHg),代谢性酸中毒严重,可胸片却显示肺部病变并不严重,这一矛盾的结果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整个医疗团队。

新生儿科医生团队深知时间就是生命,他们第一时间与家属进行沟通,并迅速开展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、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支持、纠正酸中毒、扩容等紧急抢救措施。然而,尽管采取了高浓度氧气和呼吸支持等治疗手段,但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始终波动于70%左右,而且右上肢的氧饱和度与其他肢体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,这无疑又给救治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题。

 

精准判断:确诊与高风险治疗决策

患儿危在旦夕,随时有生命危险,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情况,新生儿科主任王鑫鑫与陈锦文主治医生,立即组织新生儿科团队即刻危重病例讨论,并迅速判断该儿心源性青紫可能性大,很可能系肺动脉高压所致,于是紧急安排床旁心脏彩超,最终确诊明确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(PPHN)。

 

病情稳定:联合治疗显成效

NO(一氧化氮)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,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压,改善肺部氧合功能,而不会影响全身循环血压,已成为NICU中危重新生儿呼吸管理中的一种主要手段。为了尽快缓解患儿的肺动脉高压,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同意后,新生儿科团队向我院“首例”发起挑战,为患儿实施这项新技术。

可是,这一治疗手段也并非毫无风险,它需要医生们精确地把控剂量和治疗时机,容不得半点差错。我院新生儿科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,成功开展了这一治疗。经过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,患儿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,血氧饱和度从入室时的56%迅速回升至95%,并逐步成功撤离NO、机械通气及高浓度氧气的依赖。

 

精心守护:从重症到康复之路

在新生儿科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与细心照护下,患儿的病情逐步稳定,血氧水平持续提高,逐渐撤除呼吸机,停止氧气治疗,恢复正常呼吸,奶量也逐步增加。最终,这名患儿顺利出院,陈锦文医生主动与家属建立微信联系,对患儿的随访工作持续关注。出院时,家属那满是感激的面容,就是对医护团队的精湛技术与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感谢。

 

团队力量:协作与信念的坚守

“新生儿抢救工作分秒必争,考验着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、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”王鑫鑫主任表示。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,标志着该院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,填补了我院新生儿危急重症领域的一项空白,将更好地护航新生儿的生命健康。

在此,我们也要向所有关心、支持该名新生儿康复的患者家庭表示深切的感谢!我院将继续秉承“救死扶伤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专业、更温暖的医疗服务,携手守护生命健康。

 

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知识普及

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(PPHN)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,导致肺循环过渡至成人型循环困难,血液由右向左分流,引起严重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。该病症通常发生在足月儿或过期产儿中,由于肺部氧合不良,肺血管持续收缩和痉挛,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,并可能伴随低血压、休克等症状,发病急、发展快,若不及时治疗,死亡率极高。

一氧化氮(NO)治疗已成为PPHN治疗中的重要手段。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,NO可以通过肺泡迅速进入肺部微血管,直接作用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,迅速降低肺动脉压力,提高肺部的氧合能力,为患儿争取宝贵的生机。

 

分享